愛情是神話?! 還是嘉年華?!
一場性別混亂的曖昧,全起於女扮男裝的詭計
一連串隨心所欲的綺戀,瘋狂挑逗你的道德與慾望

劇聖莎士比亞的愛情狂想曲 結合英式劇場風格與俄國影視明星
巡迴歐亞美150場 已擄獲12萬戲迷芳心

俄國契訶夫國際戲劇節&英國與您同行劇團 首創跨國金獎鉅作
奧利佛獎最佳導演:迪克蘭.唐納倫 Declan Donnellan

如果你一生沒有看過《第十二夜》,表示你將錯過史上最瘋狂、最幽默的愛情喜劇!
《第十二夜》是英國劇聖莎士比亞的經典愛情劇作,
又有另一劇名為《隨心所欲》(What you will),
影《足球尤物》即是取材本劇所改編,《莎翁情史》的扮裝戲也正
是呼應本劇全由男演員演出的傳統,《第十二夜》的角色多變,戲劇性十足,
情節爆笑逗趣,絕對滿足你想一睹愛情百態的浪漫想像。
風華型男版《第十二夜》,由俄國契訶夫國際戲劇節與英國與您同行劇團共同製作,
禮聘享譽全球劇壇、三度榮獲英國奧立佛金獎肯定的英國大導演唐納倫執導,以現代編導手法,
融合濃厚的俄國文化情調,穿插載歌載舞,運用英式極簡、風格化的場景及燈光設計,
重新詮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愛情狂想曲。
本劇故事是以多位主角的愛情關係為主軸,絕妙引發一連串錯點鴛鴦譜的奇遇與
愛戀,而讓觀眾在男男女女的扮裝情境、歡樂與感傷的劇情,看到愛情的撩人曖昧與虛幻遐想。
全劇是以俄文發音,在大導演唐納倫獨具巧思的編排下,
一舉獲得俄國最具權威的表演藝術獎項「金面具獎」的最佳導演獎,
也榮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文化騎士勳章」,為這齣俄英攜手製作的《第十二夜》更添光采。
《第十二夜》的演員卡司,也堪稱是俄羅斯劇場界的「夢幻名單」,
雲集多位俄國一流的知名演員,更網羅當今在影視及劇場界知名的明星擔綱演出,
全劇所有的男女角色,清一色均由男演員扮裝演出,發騷展現男扮男、男扮女、男扮女裝男的舞台魅力,
演員爐火純青的絕佳演技勢將席捲台灣劇場。
  
本劇在2003年首演後,獲得俄羅斯劇壇極大的肯定,
歷年已受邀巡迴至法國、英國、比利時、阿根廷、澳洲、日本、南韓等國,
演出將近150場,演員精湛的舞台實力,已擄獲全球12萬戲迷的芳心,
一再受邀至各地藝術節演出。兩廳院經過多年邀約,來自北國俄國斯的《第十二夜》,
即將隆重登台,熱情邀你在異性與同性情誼中,找到專屬你的真愛情!

【劇情簡介】
主角薇奧拉(Viola)和賽巴斯丁(Sebastian)原是一對相貌極為相似的雙胞胎兄妹,
因一次船難中導致兩人分離,薇奧拉在與賽巴斯丁失散後,遂女扮男裝,
化名為西薩里奧(Cesario)到奧西諾公爵(Duke Orsino)門下充當男僕,
但她被指示要代奧西諾公爵向奧莉維亞女爵(Olivia)傳達愛意,奧莉維亞婉拒了奧西諾公爵的追求,
卻獨鍾傳口信的薇奧拉,而薇奧拉卻情不自禁地愛上奧西諾公爵。
這時賽巴斯丁登場了,奧莉維亞誤認他就是暗戀的意中人薇奧拉,
兩人初次見面,立刻天雷勾動地火。這四位歡喜冤家,經過重重的陰錯陽差終於重逢,
解開長久以來的謎團,奧西諾公爵也查覺薇奧拉對他的愛慕,兩對愛侶雙雙陷入情網成婚,皆大歡喜。
  
《第十二夜》得名於西方的傳統節日,在基督教的聖誕假期最後一夜即是所謂的第十二夜,
也就是主顯節(Epiphany),於伊莉莎白時期的英國,
主顯節這一天已經演變成眾人狂歡作樂的日子。
莎士比亞以「第十二夜」命為劇名,意味著這齣戲將是一個脫離現實的愛情嘉年華,
所有男女老少的角色都身陷激情而不可自拔,也暗示任何光怪陸離的情節都不需合理的解釋,
一切不合常理的結局也都可以成立。

◎【演後座談】英國血統.俄國靈魂的愛情狂想曲
■ 時 間:11/9 (日) 演出後
■ 地 點:國家戲劇院一樓大廳
■ 主講人:主要演員
 
◎ 免費講座:
  愛情.扮裝.喜鬧劇:一窺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
  * 時 間:2008.10.4(六) 03:00pm
  * 地 點:誠品信義店三樓廣場Forum
  * 主講人:
   彭鏡禧/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及外國語文學系   特聘教授
   馬汀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雷碧琦/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2008/11/7 (五)-200/11/9 19:30 國家戲劇院 (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
500, 800, 1200, 1600, 2000, 2500

.........................................................................
這齣戲以愛情為主軸。
船難之後,薇娥樂和她的雙胞胎兄弟席巴斯卿失散了,
遂假扮男裝,改名做西薩流去侍候公爵歐惜諾。
歐惜諾原本正在追求女伯爵娥麗薇,屢屢吃閉門羹。
不意娥麗薇竟愛上了替公爵傳達仰慕之情的西薩流,
化身西薩流的薇娥樂自己則愛上了歐惜諾。後來席巴斯卿出現,
替代妹妹與娥麗薇成婚;歐惜諾轉而跟薇娥樂結為連理。算是皆大歡喜。
劇中有「樓上/樓下」的對照。就在上層人士奮力追逐愛情之際﹐
戲裡面另有一批人﹐以娥薇麗的親戚托比爵士為首﹐也在進行他們的愛情遊戲。
他們徹夜飲酒高歌,狂歡喧鬧引來管家馬福祿的嚴詞警告。
托比諷刺馬福祿是自以為中規中舉的清教徒﹐
一句話頂了回去﹕「你以為自己有道德操守﹐世界上就不該有糕餅酒肉了嗎?」道出了嘉年華的必要。
托比甚至串通了娥麗薇的貼身女侍及其他僕人共同惡作劇﹐使馬福祿誤以為女主人娥麗薇對他有意﹐著實把這位管家戲弄了一番﹐製造出莎士比亞喜劇中的一樁大笑料。
《第十二夜》諷刺一切過度的行為﹕過度迷戀愛情﹐如公爵歐惜諾;
過度抗拒愛情﹐如女伯爵娥麗薇;他們信誓旦旦的結果﹐
讓我們更清楚看出愛情的緣起緣滅﹐其實無法掌控。
它也諷刺過分自以為是的人﹐如管家馬福祿;
他在花園讀信那一幕﹐不僅是巧妙的戲中戲﹐
也凸顯出文本的曖昧與不定──書信的意義主要繫乎讀信人的詮釋。
雙胞胎的故事最容易製造出身分的錯認,而錯認正是本劇的笑點。
就連兩個女主角的名字,薇娥樂 (Viola) 和娥麗薇 (Olivia),
也幾乎是相同字母的不同排列組合;兩人可以說是「隱性雙胞胎」。
薇娥樂女扮男裝,更造成性別的混淆。
莎翁描寫公爵歐惜諾和西薩流(薇娥樂)之間曖昧的情愫、娥麗薇對西薩流(薇娥樂)不由自主的癡迷,
難免勾起觀眾對同性戀的注意,挑戰異性戀的主流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y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