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寒假快到囉!
不過放假的日子,
也能很快看出一個人在學習事物上是否有持續力。
放假玩耍很正常,
但是如何有技巧安排假期,
有玩到但又能好好練琴不會退步,
相信這考驗著家長和孩子對於持續學習的堅持。
現在的孩子聰明有創造力,
但普遍缺乏耐心和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
舉例來說,
好好認真練習的話,
每週上課一定會有些新曲子需要練習,
隨著程度進步,
遇到的曲子也就越來越難,
有正確鏈琴方法的孩子往往能事半功倍克服技巧。
相反的,
有的孩子練琴沒方法又沒耐心,
碰到一些困難就不想練琴,
沒辦法持續的話,
不管在課業上或日後的工作挑戰,
要有好發展機率不高。
加上現在孩子生得少,寵小孩的家長與日漸增,
孩子只要耍賴抱怨一下,
每天該做的事情該練的琴,
馬上就毫無原則跟孩子妥協,
久了孩子知道這一招有用,
當然在家裡就會常常上演這齣"連續劇"囉!
孩子知道有固定上課的約束,
家長是不會輕易妥協,多少就會練習,
不然放長假時間一到,
孩子逮到這機會就更容易耍賴,
一下有練琴,
一下沒練生活作息大亂加上出去玩,
反反覆覆老師不只難教,
鋼琴程度一定是退步,
家長和老師剛好就"中招"囉!
還有另個狀況,
家長要求孩子每週都得把"所有"曲子通過,
這要求固然是好,
而且對孩子的學習是要嚴格,
但是學習音樂似乎不能用"一週"通過這樣的訂定標準,
高階程度的曲子根本不必"奢望"每週通過,
以初學到中級程度的孩子來說,
還是會遇到曲子技巧或音樂性較難的時候,
需要兩三週的時間磨練,
除非是小小孩,
曲子較簡單又短,
當然每週通過所有曲子的機會相對高很多。
真的不認真練習或進度拖延太久的曲子,
我一般會跟家長明說,
或者是在上課筆記本上打勾作記號,
這樣家長就能回家好好算帳囉!
以免家長要求錯誤,
莫名帶給孩子壓力,
更早結束孩子的音樂之路。
最近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跟家長和學生們分享,
作者:原田雅道
日本國立廣島大學教育學部畢業教育學士
目前擔任功學社山葉音樂普及部企劃經理
所以文章中會提及山葉團體班情況。
..........................................................................
適度的褒獎,賦予孩子勇氣,使其順利的成長
若要使學習有所成長,對學習者應該適度的給予褒獎、鼓勵,
使他得以有勇氣來持續學習。當今世界
上的優秀指導者對學習者的褒獎都是很在行的。
要去發掘孩子的長處,培養他向前進步的勇氣,就必
須要一邊褒獎他,一邊推著他往前進。
家長和老師,在家庭中,在課堂上,
除了要一邊給予褒獎外,
也應該致力於學習環境的營造。
溢於言表的斥責,絕對不會使孩子成長。
畢竟學習音樂是不需要給予
任何斥責的。為了使上課快樂,
養成孩子對音樂的喜愛,家長與老師的責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或為了處理孩子的行為而給予斥責,
這對於音樂的學習是無法有任何進步的。
特別是在教室中去和別的學生做比較、無謂的競爭,
那是毫無意義的。然而,在對幼兒作褒獎、讚美的時候一定要很小心,
那怕是有只有一點兒優點、一點兒進步,你就需要很鄭重其事來褒獎、讚美
他,但千萬不要作不實的讚美,甚或言不由衷。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天都在成長、進步,請一定要去正視,
並給予必要的褒獎與鼓勵。
各位家長應該要能克制自己,為了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不要隨意斥責孩子。
● 持續學習方能培養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智力、體力的差異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大。
但是,一件事能否反覆、持續去作,這中間的個別差距就很大了。
而這其中的學問就在於誰能堅持,誰就能達到目的。
小孩子的音樂教育也是無法完全跳脫這個原則的。
學習要是無法持續的話,
那什麼東西也都學不成。
幼兒或更低年齡兒童的音樂學習跟語言的學習是類似的。
山葉音樂教育系統的課程就是依照幼兒或更
低年齡兒童的成長曲線來考量、設計的。因此 ,
山葉音樂教室有2年的幼兒班(亦即基礎前半課程),
2年的先修班(基礎後半課程),總共為期4年的基礎能力養成期間的想法。
我們很希望小朋友們盡可能能持續上完4年的基礎課程,
最少也要上完2年。
曾經有一個媽媽,前後帶了三個孩子來上課,
第三個孩子在課堂上總是不彈琴,
又經常哭鬧,她好幾次都想就此不學了,
但她聽了老師的勸導繼續讓孩子學下去。
在第二年結束前的基礎能力檢定時,
那個男孩已經可以快樂的高聲唱歌、看著譜彈琴,
甚至可以創作簡單的曲子。
媽媽喜極而泣的說:「從現在開始一定要讓他繼續學下去。」
這個媽媽當時的堅持是正確的。
目前,這兄弟三人還繼續在山葉音樂教室學習。
那個母親與小孩們心靈成長的喜悅,連帶的也持續了他們一生的音樂學習。
● 上課的間隔太長,有礙教育之成果,請慎重規劃旅遊行程
閒散安逸是進步的絆腳石,這對任何學習而言都是共通的。
為了記憶的定著,對低年齡的幼兒或兒童來說,
分散學習(每日持續、少量)是最適宜的。
另外,兩次上課之間的適當間隔 (不宜太長) 也是必要的。
一般是以1週為限度來考量。
經過實驗調查證明,人的學習行為,
要使身體與精神方面養成習慣的話,
至少須要8個月的時間,因此,
若非生病或其他萬不得以的狀況而任意休假、缺課的話,
這對指導效果是會有所妨礙的。特別是在課程剛開始的前6個月,
請各位家長和孩子們一定要留意。
每年的旅行計劃請務必慎重安排,
在團體班或個別班中若經常缺課,學生除了會跟不上進度,
也會導致學習興趣的低落。
當上課成為痛苦差事,
退班的念頭也就難以壓抑了。
相同的觀點,在家裡的複習就很重要,(但是練錯是無法知道的)
可利用這種短時間的複習,
來填補兩堂課之間的空檔,
使教育的效果得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