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eba8676e8900de3441e8f0c1efaba6a

Christy老師除了教學演奏,

還是持續找時間充實自己,

參加大師班和教育研究研討會。

畢竟身為老師,

如何適性和有效教學非常非常重要,

除了自身教學經驗外,

聽聽大師級的教育研究,

也可以複習自己大學時代的音樂教育課程😊 

常讓我收穫豐碩👍

下圖是知名美國教育分類學先驅 Benjamin Bloom ,

把學習目標分類成三大範疇,

每個範疇都會經歷不同層次的學習,

中文是翻譯成認知 (cognitive)、情意 (affective)、技能/心理動作 (psychomotor)。

題外話說完😊

今天要來分享練琴小秘訣🥰

大家都知道練琴效率真的很重要‼️

有的人明明有練琴,

但是曲子還是彈不順,

困難段落還是常卡住,

這種狀況除了練琴時間不夠外,

常發生在練琴沒方法的人身上。

 

今天Christy老師跟大家分享「刻意練習」正確學習的好文章,

也推薦一本書給大家--

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

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作者是Anders Ericsson和Robert Pool博士。

 

天賦其實是人類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

只要透過正確的練習,

也就是「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

善用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

每個人都能改善技能,

甚至創造出你本來以為自己沒有的能力,

達到顛峰表現。

不過光有練習的「量」是不夠的,

還必須兼具練習的「質」,

針對自己「最弱」的地方加強練習,

這才是決定個人成就高低的關鍵所在。

可見練琴的習慣養成和方法真的太重要了‼️

天才不是天生的,

天才是練出來的!

漫不經心重複同一件事情毫無助益,

要記得重複的目的在發現自己的弱點,

並聚焦於加強弱點,

嘗試以不同方式改善,

直到找出最佳策略為止。

積極有目標的訓練,

相信你琴藝會更上一層樓😊

也歡迎按讚👍鼓勵鼓勵!

>>>>>>>>>>>>>>>>>>>>>>>>>>>>>>>>>>>>>>>>>>>>>>>>>>>>>>>>>>>>>>>>>>>>>>

分類法與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強調在每次練習時,

需要分解學習內涵,

刻意在自己的弱點上進行強化訓練。

若要實踐刻意練習,進行有效練習,你就需要針對自己的學習內涵進行拆解,

因此運用某種分類框架,比較能夠幫助你進行拆解與分析。

為什麼要談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概念是由心理學家 Anders Ericsson 在 1990 年間定調,

Ericsson 發現「『表現超級卓越』的人,

他們的練習過程設計與『優秀』的人有顯著的不同」,

而其中的差異被命名為「刻意練習」。

我個人認為「刻意練習」是有史以來最能表達「打破天才迷思」的概念,

是對我個人而言相當有啟發性的概念,

不過,我注意到許多同學在和自己精神喊話時雖然會偶爾說出「要刻意練習啊~」之類的話,

但在為自己規劃後續行動時,卻沒有「刻意」的成份。

好像就是把「刻意練習」當成「重覆更多次一點」、「更努力一點」,

或者頂多點出「要針對回饋來刻意加強」。

總之,從這些觀察中,我感覺「刻意練習」這四個字有某種流行度,

但還是蠻值得好好澄清一番,今天就讓我再爬梳一下這四個字的重點概念,

希望可以幫助到有緣的讀者。

優秀與頂尖的關鍵差異—刻意

「刻意練習」的重點在於「刻意 (deliberate)」兩個字。

「刻意」是指「先找出問題所在,然後針對性地練習這些有問題的地方」。

Ericsson 比較「頂尖卓越」的音樂學院生和「優秀」表現者之間的差異,

發現在兩者都花全部時間來練習的情況下,

「優秀」的學生習慣從頭到尾反覆練習,

而「頂尖卓越」的人會把大量的時間投資在「最困難的其中幾個小節」。

再強調一次重點,普通練習是不斷重覆,而「刻意」的練習是針對最弱的環節加以訓練。

舉個例子,如果你正在矯正自己的英文發音,你需要找出最困難發音正確的聲音,

例如捲舌音,反覆地進行單音發聲,練到能正確發音為止,

再逐漸訓練自己在說出一整句話時能正確發出捲舌音,然後再加速。

如果你正在學寫程式,而覺得自己邏輯不好,

你可能要強迫自己有意識地使用流程圖理清邏輯的先後順序。

找出自己最弱的環節,針對那個環節設計一連串刻意的訓練,

然後反覆執行到能正確無誤的操作,再逐漸拉高強度,確保自己能執行得更快、更準。

這種有針對性的練習,才是「刻意」。

知名的籃球教練 John Wooden 曾說過一句話:「練習就是對你正在進行的事情加以思考」。

「刻意練習」說穿了是一種非常有針對性、有策略性的學習模式。它不僅只是努力。

策略的有無,決定了練習的效率。為什麼有些人的學習效率就是比較好?

也許是天賦,也許是他真的比較努力,但也許是他花了更多心思,為自己設計出有效的練習模式。

跨出舒適圈

以上澄清了刻意練習的核心概念,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翻翻書藉或網路文章,

會討論更多周邊技巧,例如目標設定、獲取回饋、發展心智表徵 (mental representations) 等等。

不過我認為「刻意練習」難以真正被落實的原因,

是在於我們不太想跨出舒適圈的心魔。

刻意練習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有策略地針對弱點進攻的戰術,

要針對弱點,最困難的還是面對。

普遍的解決方法,是為自己號召一些正能量聚會,

和有積極性格的朋友分享自己想逃避的心情,

彼此分析各自需要刻意練習的重點,

找出一些方法,並且互相鼓舞一番。

希望你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出自己的克服之道,與你共勉之。

小結

結尾再重新幫大家聚焦一下重點:

  • 刻意練習的重點在「刻意」,需要找出最脆弱的環節,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流程,
  • 然後反覆執行到能正確無誤的操作或思考,再逐漸拉高強度,確保自己能執行得更快、更準。
  • 刻意練習雖然需要一些策略性思考與分析,但最難克服的是「不想跨出舒服圈」的心魔。
  • 如果你發現自己一直在練習本質相似的事情、實則原地打轉,那麼注意,你該跨出舒適圈,為自己找出刻意練習的目標了。
  • 相比於「發誓要更努力」,建議和朋友進行有建議性的對話,運用刻意練習的概念,討論練習的策略,也許能較容易突破盲點。
  •  
  • 好文 from https://tw.alphacamp.co/blog/blooms-taxonomy-and-deliberate-practice

 

其他相關文章:

關於和Christy老師上鋼琴課

不再怯場的方法

一定要知道學琴的五個真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鋼琴老師 鋼琴教學 練琴
    全站熱搜

    Christy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