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acy Jan Paderewski(波蘭鋼琴家)說過學習技術必須耐心、刻苦,並持之以恆;
沒有技術,就沒有風格,沒有特性。
練習曲、音階、琶音、和弦等是非常貨真價實的,不能騙人。
蘭巴迪 Vince Lombardiu也曾說過,
一旦你學會放棄,你就會習慣性的放棄。
可見耐心和持之以恆在成功的學習裡面,
佔了非常大的要素之一。
練琴原本就是辛苦的事情,
學習音樂更是所有才藝裡面門檻最高也最花時間的,
每天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練琴,
左右手配合的難度,節奏的複雜等等,
充滿了重重困難。
很多孩子學琴的過程是淚水相伴的過程,
這期間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督促,
真正靠孩子自己撐下來的幾乎沒有。
而長期堅持下來的孩子,
是在困難和挫折中成長,
使他變成一位堅強的人,
碰到困難和挫折時,
會有更多勇敢冷靜地去面對,
而不是輕易地放棄。
今天Christy老師跟大家分享好文,
希望大家遇到挫折時能勇敢面對,
養成練琴好習慣,
不間斷的練習才能從中得到樂趣和成就感!
>>>>>>>>>>>>>>>>>>>>>>>>>>>>>>>>>>>>>>>>>>>>>>>>>>>>>
【學音樂要堅持5年以上才有用,中途放棄等於白費時間!】♩.♪
學樂器能給孩子帶來
不一樣的智力影響!
美國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大學教育研究所曾經聯合做過一項研究:他們發現,
那些連續學習和演奏樂器5年以上的孩子,比那些從沒接觸過任何樂器的孩子,
在認知水準方面有明顯的區別,
他們尤其在聽覺辨別、手指靈巧、詞彙和非語言推理能力方面的水準普遍比較高。
可以說,那些連續接觸5年以上樂器的孩子,
他們的頭腦和思維往往更靈活。
學習樂器促進幼兒智力成長,
這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聲音刺激了聽覺器官
如同胎兒的智力在與外界聲音的接觸得以發展一樣,年幼孩子的聽覺器官,
長期與不同音符的頻繁接觸,接受高低音訊帶來的聽覺刺激,
促進了智力的發育,提高了孩子的聽覺能力對聲音的敏感程度。
莫札特3歲便開始學鋼琴,到7歲環歐洲演出時,
已經識別出升A調或降E調,對聲音極其敏感。
●手指高強度的協調運動
手指作用於樂器,在高低音,
不同的鍵與鍵、弦與弦、鼓與鼓等之間高強度的協調運動,
手指結合聲音訓練了屈曲、推撥、彈觸等高強度的切換,
長期下來能提高手指的靈活度以及協調性,
最終有利於孩子智力的成長。
●樂譜在大腦的錄入與輸出間快速轉換
孩子接觸樂器演奏必定有樂譜,
孩子們需要在一邊看樂譜,一邊耳、眼、口、手的協調,
幫助樂譜在大腦的錄入和輸出間快速轉換,
同時作用於左腦的語言功能和右腦的形象功能,
最大程度地訓練了大腦的反應能力和靈敏度。
●學樂器是培養逆商的很好途徑
Adversity Quotient全稱逆境商數,
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
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
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學樂器很難,堅持更難,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學了呢?
就是學琴“太苦”了,孩子沒有毅力堅持不住。
每天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練琴,
左右手配合的難度,節奏的複雜等等,充滿了重重困難。
很多孩子學琴的過程是淚水相伴的過程,
到後來都是家長逼著練的。
真正靠孩子自己撐下來的幾乎沒有。
而長期堅持下來的孩子,
在困難和挫折中成長,使他變成一位堅強的人,
碰到困難和挫折時,更加勇敢冷靜地去面對,
而不是輕易地放棄。
一個孩子如果堅持學樂器5年以上,他的逆商將超過一般人。
而高逆商也將幫助孩子開啟精彩人生。
至於為什麼是5、6年以上?
大概是經過一定的時間,量變才能達到質變,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個平均值,
即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比5年更長的時間,
有些孩子可能不需要5年便能得到。
所以學音樂貴在堅持,這麼好的事情,
可不要輕易放棄了哦!
好文from Jacky Lau老師